案例简介: 在「钉钉/任务」模块,嵌入 tb 的任务,可直接访问任务详情页。
竞品分析的意义
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?这个问题也许很容易找到答案,比如:想看下对方都做成什么样;比如想找一些设计灵感,等等。目的不同,竞品分析的方法和方式也会会有差异。但需要明确的是,竞品分析是「手段」,而不是「目的」。
具体方法
01.设计目标
- 尽可能复用平台已有的资源
- 保证平台体验的一致性
02.竞品分析
当你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,你习惯分析哪些内容?信息架构、功能、核心用例流程、色彩、icon等等,可以对比分析的内容非常多。那每次分析的内容都是一致的吗?全部都需要吗?如果要取舍,依据又是什么?
在我看来,「设计目标」就是依据。接下来的任何步骤都不能脱离这个依据。「设计目标」是「竞品分析」的前提。所以「竞品分析」也可以沿着「设计目标」的思路,继续开展。
ps:目标可以衍生为产品目标、视觉目标、运营目标等等,这里讲的是指交互设计目标。
0201. 尽可能复用平台已有的资源 ↓↓↓
资源 = 模块,首先需要梳理该平台的模块,然后分析「钉钉任务」(本身也是个模块)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,也就是梳理 模块架构。本次项目主要涉及「任务详情页」,所以以「任务详情页」作为起点,梳理其模块架构。
注意:这个时候,我会把 tb 独立 App 的「任务详情页」与「钉钉任务详情页」做对比。如果本身不存在独立 App,那这个环节可以省略。
0202. 保证平台体验一致性 ↓↓↓
当不同的页面保证了「信息架构」、「功能设计」以及「核心用例流程」三个方面都保证了相对的一致性的时候,我们就可以相对安全的说,体验一致性了。所以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,深入分析和对比。
信息架构 & 功能列表
核心用例流程
核心用例可以是:录屏、截图、workflow。重点在流程,也就是用户的操作路径。
主界面
这一块主要供整体感觉上的参考。
03. 设计策略
还没那么快。在设计策略之前,我们还需要迭代一次「设计目标」。
竞品分析之后,我们会拿到一些 insights ,这些 insights 应该立即在项目组内部进行讨论,并得出一致结论,同时修正设计目标。
ok,修正设计目标之后,我们可以再跑一次循环,最终走到「设计策略」那一步。设计策略的获取,可以在「竞品分析」的框架下,直接做「选择」:
0301. 模块架构是什么样的?
0302. 信息架构如何选择?功能如何取舍?
0303. 核心用例流程如何设计?
最后
以上就是我以一次真实的项目(为了说明方法,具体有所调整,主要参考思路本身)为案例,总结的交互设计,如何做交互层面的竞品分析的一个思维框架,主要目的是为了输出设计策略。
当然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策略进行调整。但该框架下输出的设计策略,算是一个非常扎实的设计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