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从 2018 IxDC 大会回来,只参加了主旨大会、新零售峰会和物联网峰会。相对比去年,似乎多了更多的感触,更多的失落。
设计方法依旧没有新的进展
虽然商业模式上已经提出新的概念,比如「新零售」、「服务设计」、「智能工具」等等,但设计的方法依旧没有变更。User Journey 仍然是探索需求的唯一方法;prototype 从纸面到空间,也只是形式的变更;Participate Design 依旧是设计咨询公司不变的手段。国内设计的路很难走,这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,没有新的设计方法、设计思想涌现,我们只是搬砖的工人。
主讲人在讲啥
主讲人的主题分两种,一种是为公司宣传和打广告,一种是宣传公司或个人的设计价值观。后者当然会更有意思,这本也该是设计沙龙最初的使命。
学术圈会带来些许惊喜
主旨大会上带给我兴奋的来自 Richard Buchanan,他的演讲非常的短,内容少,但主题鲜明:如果说我们过去几十年所涉及的用户体验,是从基于「图形化」的「信息传递」到基于「物理事务」的「界面体验」,再到基于「人类行为」的「用户体验设计的」,那么今天我们要面临的,应该是基于「意识形态」的「参与感体验」设计。
主旨大会没有覆盖的热门领域
来自 frog 的主讲人扒了下近几年 IxDC 演讲内容关键词,大家感受下:
而今年主旨大会没有覆盖的内容包括:资讯领域,比如即刻,今日头条等;教育领域,比如 Cousera、Udacity;共享领域,比如滴滴出行,特赞;微信生态链领域,比如小程序、有赞;
我认为的下一个热潮
零售,回归到衣食住行的基本诉求中。
最不满意的
IxDC 太商业,没有传递社会责任感,维度还不够高。
明年还去不去
不去了,而且我还断言 IxDC 如果不调整下大会模式,迟早会被淘汰,原因如下:
- 主讲人本身就经常游走各种大会,他们的价值和主张,在很多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免费的资源
- 主讲人的主讲内容一成不变,没有新思想新内容
- 主旨大会内容历年来没有继承性,主讲人的主题分散,看不出来任何逻辑
再啰嗦一句
这个行业越来越浮躁了吗?这个行业越来越商业了吗?这个行业越来越多元化了吗?这个行业越来越融合了吗?